資料來源:台北行天宮─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導讀暨降筆真經白話翻譯註解

廉生畏,潔生嚴;細檢點,避疑嫌。希賢希聖由天定,學禮學詩聽自然。卻周粟,隱山川。為人似玉無瑕玷,立志如同鐵石堅。守己祿,莫徇偏,損人利己子孫冤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清廉的人心存畏懼,對於不義之財,嚴加拒絕而不敢妄取;自愛的人戒慎嚴謹,根本無法以任何賄賂手段,去污染他的品行。廉潔的人時時刻刻約束自身,可疑的地方不踏及、可疑的人物不接觸、可疑的事情不妄動,以免瓜田李下招惹嫌疑。期勉大家立願成聖、成賢,以堅定廉潔的心志;學禮儀習詩書,以涵養廉潔的操守,至於將來貧賤或富貴,則順其自然,聽由老天安排了。伯夷、叔齊兩兄弟,因周武王不聽從他們的勸諫,在周朝統一天下之後,隱居首陽山,拒食周朝的糧食,拒踏周朝的土地。他們廉潔的精神,像美玉一般完美無缺;所立定的志向,則像鐵石一樣堅定。有操守的人,在俸祿範圍內清白度日,不鑽營、不貪求,以免營私圖利而損害他人時,牽連、報應到子孫身上,這才是真正的疼惜子孫。

廉者不受嗟來食,志士不飲盜之泉。辭俸原憲潔,畏金楊震簾。坐懷不亂柳下惠,閉戶無容魯仲連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清廉的人,不會接受不受尊重的施予。戰國時代齊國鬧飢荒,黔敖施食時,有一災民認為他態度傲慢,寧可餓死也不吃。有志節的人,也不願飲用盜賊所挖掘的泉水。惡名昭彰的大寇賊盜路,在山東泗水挖掘了一口井,人們稱之為「貪泉」,當孔子於日暮時分來到這裡時,累了卻不願留宿,渴了也不肯掬水飲用,並非泉水不能喝,而是有志氣的人不想與貪泉有任何瓜葛。

孔子任司寇時,聘原憲為宰,原憲廉於財,辭謝了孔子為他準備的俸祿,孔子建議他轉送給鄰里中貧困的人,讓那些貪位慕祿的人有所學習。東漢廉臣楊震擔任刺史時,王密深夜懷金賄賂,楊震不肯收,王密告以四下無人趕緊收下吧!楊震嚴正駁斥道:「眼前就有四知: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,怎麼說無人知?」

柳下惠廉於色,即使美女坐在懷,也不會做出逾越禮法的事。戰國時代的魯仲連,力主「義不帝秦」,因而穩住了趙國的民心士氣,趙王準備金帛以謝,魯仲連廉於財,緊閉門戶堅持不受。

鶂食曾如螬李美?瓜祭何勝菜羹甜?俸祿止堪供禮儀,舉家食費僅盤桓。百篢擡回失節物,滿箱裝裹昧心錢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古人在瓜熟時,摘瓜必先祭祀祖先,那份不忘本的誠意,真令人感動。廉於食的人不貪口腹之欲,認為用山珍海味祭祀祖先,怎麼會比菜湯甘美呢?《論語·鄉黨》:「雖疏食菜羹瓜祭,必齊如也。」說明廉潔的人不敢奢侈,平日食用粗飯、菜湯和瓜類,也必先恭敬地祭祀祖先。

官吏的薪水稱為俸祿,又稱為清俸、養廉。意思是說他們的收入,只要足夠支付官場上禮尚往來的花費,和全家人的生活開銷就好了,不能給得太豐厚,以免養成驕奢浪費的惡習,而傷害到他們廉潔的心志。所以為官清廉的人量入為出,免得陷入不足的窘境,十分注重收支平衡的準則。官吏的收入只有俸祿而已,為什麼會有一箱箱的金銀財寶抬(檯同抬)回家?必定是有損節操,收受賄賂、侵占公款得來的,滿箱裝的都是昧良心的錢。

笞杖徒流誰不怕?勸爾抬頭看上天。縱容男僕如狼虎,謀佔軍民地與田。勢敗運衰參訐告,拔塚平房冤報冤。婦男窮極為娼盜,恨殺當初惡要錢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國家立法嚴懲犯法的人,有誰不怕遭受鞭打、棒打、發配勞役或流放邊地呢?若官吏昧著良心敲詐百姓,將國家律法作為謀利的工具,勒索恐嚇以中飽私囊,奉勸此輩貪官污吏,抬頭仰望青天,想想看將來會得到什麼報應?

富豪之家不懂得造福鄉里,布施行善,反而仗勢欺人,縱容家裡的男丁、僕人,像狼虎一般地欺軍壓民,圖謀侵佔公、私土地和田產。一旦失勢、家運衰敗時,以往受到欺凌的人,定會站出來密報舉發他們過去的罪行;強佔人家風水、房舍的,終將慘遭祖墳被破壞、房子被拆毀的惡運,真是冤冤相報!當他們的家產一掃而空,窮困至極走投無路時,女的不顧體面淪為娼妓,男的毫無廉恥加入盜賊。至此才極為悔恨,當初真不該那樣惡霸地貪財,已經來不及了。

人之節,如竹又如月,廣大與高明,圓容更清潔。一生直不彎,挺挺欺霜雪,一勁參天秀,舞風弄明月。娥英泣竹林,點點斑皆血。即如蘇武杖,數有十二節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高風亮節的人,有如霜雪中的竹子,不畏苦寒依然挺拔;堅貞清白的人,有如皓月當空,普照山河大地,清朗明亮又十分圓融。竹子質地堅韌,挺立於霜雪之中而不彎屈,好像是反過來欺凌霜雪一般。每當高可參天的竹子,在月光中迎風弄影時,更顯現出竹子特有的靈逸之氣。舜帝崩逝,娥皇和女英淚灑竹林,最後投湘江以終,今日所見湘靈竹上的斑痕,點點都是她們的血淚。又如漢朝使節蘇武,奉命出使匈奴被扣,經多方勸誘堅持不降,遂被流放到北海(今貝加爾湖),匈奴單于給他一群公羊,告以小羊誕生時就是返鄉日。蘇武手持代表漢朝使節的竹製符杖,竹節有十二節之多,經過了十九年的牧羊歲月,繫於符杖上端的犛牛尾巴,一根根尾毛都落盡了,因為漢匈和親才獲准返鄉。

李陵污其奸,蘇武敬其烈。仲升使西域,三十六國卻。節義全,神聖悅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李陵因身陷匈奴,節操受到懷疑,被誣告為叛將。蘇武則因守節不渝,令人敬佩他的壯烈。班超投筆從戎志節高尚,因此才有機會出使西域,招撫了三十六國。為人若能守住節操義氣,聖神仙佛自會感到十分喜悅。

漢朝大將李陵,領步兵五千人,孤軍深入匈奴,本想以少擊眾,奈何後繼無援為匈奴所擄。司馬遷為李陵力辯,認為李陵必然伺機為國立功。隔一年,傳回消息說,李陵正在為匈奴操兵以對抗漢朝。漢武帝一怒之下,將李陵滿門抄斬,司馬遷也受波及,被處以宮刑並拘禁了兩年。司馬遷出獄之後,對政治極為失望,轉而治史,完成了中國第一本通史《史記》。後來證實為匈奴操兵的是李緒,而非李陵。李陵生性純孝,知漢武帝連他的老母也不放過時,只好選擇終老於匈奴。

或掌天曹事,或補城隍缺。或生公與侯,富貴千年業。亂臣並賊子,每把忠良滅。一見虛歡喜,心口各相別。心藏丈八矛,意存三尺鐵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守節行義的人辭世後,或領任天上官署的職位;或遞補天下城隍的職缺;或出生為有爵位的人,生生世世富貴吉祥,享千年福。興風作浪的亂臣及目無法紀的賊子,往往陷害忠良,破壞了社會安寧並危及到國家安全。

利慾薰心毫不在乎節操與義氣的人,一看到忠誠慾厚的好人,總表現出一副很熱絡的樣子,其實心裡想的和嘴巴說的根本就是兩回事。他們的用心狠毒,猶如心中暗藏了一支一丈八尺的長矛,意念存放著一把三尺利劍,真是明槍易躲,暗箭難防。

舌下有龍泉,殺人不見血。貪酷剋奸讒,自殞兒孫絕。帝不喫長齋,帝不信異說。地獄即城隍,三寶星日月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面慈心惡的人,舌頭就像是古時的龍泉利劍一般,害人人不知,殺人人不覺,完全看不到流血,又像是口蜜腹劍、笑裡藏刀一般。失節喪義的人,貪得無饜、殘忍狠毒、刻薄寡恩、奸詐陰險;或是以花言巧語巴結,以惡言強加毀謗,這種人一定沒有好結果。近報在自己,招來身敗名裂的下場,遠報則禍及子孫或是絕嗣。

關聖帝君征戰沙場,無法長年持齋茹素,但是秉心忠義無私,可說是持心齋,世人切莫因持齋而忽略了修道進德的實踐。若缺乏因果概念,無所忌憚胡作非為,小者壞品性,大者絕慧命。因此,關聖帝君從來就不相信,否定因果的異端邪說。行天宮為了教化因果觀,特別於三宮事務所內懸掛了一對鏡匾:(紅)心─福祿壽;(黑)心―貧病苦。世人若克全節義,既不必畏懼城隍會派七爺、八爺前來拘提;也不必害怕會被地獄閻羅抓去審判。有節操的人,內修元精、元氣和元神三寶,其人格足可與天上的日月星同光。

救濟急難人,就是解冤結。此四節忠孝簾節,詳明甚切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人生無常,當遭逢天災人禍或罹患重病,以至生活困頓、面臨失學或生命垂危之際,若在精神和經濟上,無法獲得適當支持,甚至還受到迫害或欺辱時,極易產生憤慨難解的怨恨情結。因此,若有人懷抱慈悲,及時伸出援手,扶助他們安度人生關卡,不但可以化解他們怨恨的心結;濟助者因積功累德災消祥集,也能化解個人難以了斷的業障。忠孝廉節這四種德行,已在經文中說明得非常詳細確切。

後列二十四劫:擎天頂地猛勇神、捧日舉月普照神、列宿張星明朗神、騰雲駕霧飛度星、驅雷掣電威烈神、呼風喚雨擾攘星、降霜落雪變通星、

【明聖白話】:

玉皇大帝派遣了二十四位星宿,悉心護佑虔誠誦經的信眾,為他們化解各種劫難:猛勇神如舉天頂地般強壯,職司福祿。普照神如捧日舉月般光明,照鑒大地。明朗神如南、北斗般感應,延生解厄。飛度星興雲佈雨,澤佑人間。威烈神閃電劈雷,誅擊妖魅。擾攘星呼風喚雨,調節雨水。變通星在降霜落雪時,眷佑行人。

賞善罰惡正直神、輔德討罪忠義神、覺頑化迷感應神、延生逐疫慈祥神、飛沙走石截路神、翻江遶海五湖神、崩山頹嶺鐵甲神、凍水開冰結化星、抽芽綻葉發育星、

【明聖白話】:

正直神賞善罰惡,超生亡化。忠義神輔助有德,討伐有罪。感應神有感必應,覺世化民。慈祥神驅逐瘟疫,延壽保平安。截路神欄截飛沙走石,護佑行人平安。五湖神掌管江河湖海,護佑舟行安全。鐵甲神保障山嶺鞏固,護佑山民、旅人安全。結化星融冰化雪,護佑春回大地。發育星促進萬物生長,賜予世人子嗣。

開花結果嬌媚星、長禾秀穀益惠星、走獸飛禽捕捉星、魚蝦蟹鼈踴躍星、飛跳諸蟲纏擾星、作文制字文昌星、興兵布陣武曲星、造作工藝巧作神、

【明聖白話】:

嬌媚星促進萬物成熟,賜予世人子嗣。益惠星促進五穀成熟,賜予世人智慧。捕捉星掌管飛禽走獸,護佑行人平安。踴躍星掌管魚蝦蟹鱉(鼇同鱉),護佑舟行平安。纏擾星掌管會飛、會跳的昆蟲,護佑行人平安。文昌星掌管文學創作,賜予文人功名。武曲星掌管戰爭,賜予武人功名。巧作神掌管各種工藝,開啟世人智慧,賜予利祿。

眾星聽令,各回本部,變化發生。稽首神明,無極聖眾,不可思議功德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眾星神聽令,請各自回到自己的崗位上,變化發生萬事萬物以因應世人的需求。並請眾善信,記得向眾神敬禮拜謝。以上二十四位神明法力無邊,具有難以想像的功德,非語言文字所能窮盡。

行諸善,於自身有所得曰「功」,也能惠澤於他人日「德」,行善而自利、利他,即是功德的真諦。一個有慈悲喜捨心的人,應將一切功德回向出去而不執著,回自向他、回因向果、回小向大、回有限向無限。

斗口王天君欽奉,漢室漢壽亭侯關聖大帝敕令。大帝曰:「帝曾言日在天上,心在人中。」心者萬事之根本,儒家五常、道釋三寶,皆從心上生來。仁,莫大於忠孝;義、莫大於廉節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職掌南斗離星、火之首的豁落靈官王恩主善,於清嘉慶十三年(西元一八○八年),奉漢朝漢壽亭侯關聖帝君旨意,降乩解釋經義。關聖帝君說:「我曾提及,人心在身中,當如太陽在天上一般,積極發揮其熱與光,溫暖、明亮而浩大。」心是一切的根本,具有不待學習自然就會的良能,不用思考自然就知道的良知。無論是儒家五常「仁義禮智信」;或是道教三寶「道經師」,佛教三寶「佛法僧」,都是由「心」所生。仁的內涵就是相親相愛,沒有比盡忠和孝順,更能展現仁愛精神了;義的內涵就是明辨是非,沒有比廉潔和節操,更能顯現義利之辨的重要了。

道教三寶:道寶,元始天尊、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等太上三尊;經寶,洞真、洞玄、洞神等三洞真經;師寶,十方得道聖眾。

佛教三寶:佛寶,自覺、覺他、覺性圓滿的人;法寶,經、律、論三藏;僧寶,和合共住的僧團。

二者五常之首。聖人參贊化育者,此而已。仙佛超神入化者,此而已。自有天地以來,這箇無極太極之理,渾然包羅,古今長懸。諸帝王聖賢仙佛,萬經千典,只是明此理,成此事而已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《孟子義之端也;公孫丑上》:「惻隱之心,仁之端也;羞惡之心,義之端也;恭敬之心,禮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」就像是一個人的手、足一樣,「仁義禮智」四端,為人人本具的善性。漢朝董仲舒著首《春秋繁露》再提出「信」,合組成以仁義為首的「仁義禮智信」五常之德。

聖人參與贊佐大道的教化培育,所依憑的是仁與義;修道者成仙、成佛所以超神入化,所憑藉的也是仁與義。這個(箇同個)仁、義的意涵,猶如無極、太極化生宇宙萬物一般,全然包含所有諦理;又像高掛蒼穹的日月,從古至今長存不滅。歷代以來的帝王與聖賢仙佛或是經書典籍,也盡在闡明仁、義的道理,完成仁、義的事功而已。

帝係紫微垣中,火之正氣,火離明象也,故主文昌。火又烈性也,故主武曲。文主仁,仁首忠孝;武主義,義首廉節。惟是舉天下萬世,皆為聖賢仙佛。此有晝無夜,有陽無陰,絕無之理也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關聖帝君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朱衣神,朱色在五行中屬火,火焰赤然輝耀,最足以象徵關聖帝君的凜然正氣。火在八卦中,屬於光明的「離卦」,因此關帝掌管負有科考之責的文昌星;火的性質又剛烈無比,所以關帝又掌管負有武備、財祿之責的武曲星。文的內涵是「仁愛之心」,其表達以「忠孝」為重點;武的內涵是「義利之辨」,其表達以「廉節」為核心。古今中外行仁重義的人,必可以成為聖賢仙佛。然而「只有白晝而沒有黑夜,只有陽而沒有陰」,絕對沒有這番道理。當知晝夜相扣、陽陰相待,以至於善惡相對、美醜相比、動靜相較,乃是天下萬象繽紛的基因。

自戰國以來,帝出世匡君救民。不得已以公善之心望世,此《桃園經》之所以現身說法也。奈何世之人,真性不密,偏僻用心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自戰國時代以來,關聖帝君屢次奉玉皇上帝玉旨,降生世問輔佐國君,拯救生靈。眼見世人不守人道,作惡招禍,結冤日深,不得不以「忠孝廉節」等公正善良之心教化世人,此乃關聖帝君現身說法,宏揚《明聖經》的原因。無可奈何的是,上天所賦與的善良本性不夠周密,世人往往居心偏頗不正,無法依循仁義之道而行。

見帝平常之言,不曰聖人不出此驕矜語,則曰聖人不出此淺近語。嗚呼!是必欲帝重作五經,待世之智、恩、賢、不肖,皆盡讀之乎?

【明聖白話】:

一般人聽聞關聖帝君,這麼通俗平常的話語,不是說「聖人不該講這麼驕傲自誇的話」,就說「聖人不會講這麼簡單的道理」。《周易》、《尚書》、《詩經》、《禮記》和《春秋》,是儒家最重要的五部經典,唉!難道非得要請關聖帝君重寫一套五經,俾讓聰明、愚昧、才德兼備或無能的人,都能閱讀嗎?

不獨此也,現在身列文儒,亦妄行指駁。帝因周子懍懍持誦多年,只得正解明白。如再有擅行詆毀者,輕之則令瘟火滅之,重則命將軍斬之,母悔!

【明聖白話】:

不只這樣,現今還有一些讀書人,也任意批評《明聖經》。由於清朝嘉慶年問,有位名叫周宰官的人,很嚴謹地課誦《明聖經》多年,所以關聖帝君才決定敦請王恩主善降筆,依文解意註解明白。如果再有人擅自毀謗《明聖經》,情節較輕的,將命令瘟神或火神消滅他;情節重大的,就派周將軍倉將他處決,到時後悔就來不及了!

帝君曰「天地無私,善惡昭彰。順天者存,逆天者亡。神道設教,借此以傳。」

【明聖白話】:

關聖帝君說:「天地公正而無私心,將世人的善惡是非看得十分透徹。順從天道而謹言慎行的人就能生存,悖逆天道而膽大妄為的人自會遭殃。以聖道教化人心、所憑藉的就是《明聖經》這部經典。」

帝當言《明聖經》三字:「經」者,常也,所言無非人生日用常行道理,可以常傳萬古。人能恭敬身必,時時不忘乎根本,刻刻常存乎孝弟,謹敬這箇心田,勿貪勿淫是也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關聖帝君將為眾善信,解說《明聖經》這三個字的意義。「經」者常也,所言皆是人生日常須用的倫理道德,乃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世不變,留傳久遠的常道。

不起妄念才能心安,不妄作為才能身安,但願世人敬重身心,不妄念、不妄為,時時不忘失「仁、義」為處世的根本;刻刻懷抱孝順與友愛之情,克盡人倫綱常,謹守這畝清廉潔白的心田,不讓貪財和好色如雜草般恣意橫生。

「聖」者,昭然也,參天化育,千古忠肝義膽。萬載聖神,先聖後聖,其揆一也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「聖」者,光耀如日月一般。聖人內外兼修品德高尚,他們的胸襟坦蕩,何其光明磊落!由於體悟天道,德與天高,創造了利人益世的教化,因此在歷史上留下了忠孝節義的典範。尤其關聖帝君赤膽忠心、見義勇為的情操,更為萬世所欽仰。

自古以來的聖人,有的先成聖,有的後成聖,例如:孔子先成就文聖,關聖帝君後來才成就武聖。但是無論先後,其成聖的道德標準―仁義之道,都是一致的。

「明」者,如同日月,普照乾坤無物不到,使我心性常懷不昧,靈臺潔淨,打掃如同寶鏡一般。明心鑑性,故曰《明聖經》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「明」,好比是日、月光,普照大地無物不及。彰顯《明聖經》最能啟迪本心光明、照破貪瞋癡,使得我們的心性時時懷仁抱義,保持光潔淨化,如同勤於打磨的寶鏡,煥發出明亮的光澤。

《明聖經》經題的意義,在於啟發本心光明,當下照見我人懷仁抱義的自性,和聖賢仙佛的自性無二無別,不假外求。「靈臺」就是心,心有靈智能任持萬事萬物。古時稱鏡為「鑑」,又可引申為照見。

《明聖經》本係夢與玉泉寺僧,僧醒而傳述焉。首句漢漢,上一漢字乃代名,即大漢也;漢壽亭,係地名也。其先,囑咐人人誦此經者。是以效驗歆動人心也。

《明聖經》:

原本是關聖帝君託夢給王泉寺僧人,僧人醒來之後,即將經文書寫留傳下來。《明聖經》的第一句「漢漢」,前一「漢」字代表漢朝;「漢壽」則是地名,在今湖南省常德縣。經文一開始,即囑咐世人種種誦經功德,是要以顯應教化之功來感動人心,希望眾善信皆能發心受持課誦《明聖經》。

中言:「精忠沖日月。義氣貫乾坤」,即《孟子》所謂塞乎天地也。曰:「面赤鬚長」者。即《大學》所謂心廣體胖,

【明聖白話】:

經文說:「關聖帝君精純的忠心直沖雲霄,與日月並其光;關聖帝君赤烈的義氣充滿於天地,與天地合其德。」如孟子所描述正氣充滿於天地問,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「敢問何謂浩然之氣?曰:難言也。其為氣也,至大至剛,以直養而無害,則塞於天地之間。」關聖帝君面色紅潤、鬍鬚綿長,正符合《大學》所說:「富潤屋,德潤身,心廣體胖」君子心性開闊自然舒泰的模樣。

《孟子》所謂睟面盎背也。至投胎轉劫之說,儒者不言,不知釋、道兩門並非無據。試歷查古今,借尸還魂、靈殼轉寄、異物入胎,豈少也哉?

【明聖白話】:

《孟子·盡心上》:「君子所性,仁義禮智根於心,其生色也,睟然見於面,盎於背。」關聖帝君的德性形諸於外貌,呈現出臉色光澤、體態厚實的模樣。至於投胎轉世,儒家雖然沒有此種說法,但佛、道兩家的輪迴思想並非沒有根據。試查古往今來,借屍還魂;靈魂、軀殼轉寄;奇異的生物投胎為人等等的事例,難道會少嗎?

帝言在列國、在漢,與在唐、宋之言,實非誑也,諸君試對核之。再四章,言忠:文武臣僚,皆當敬體,則是三代以上之臣也,夔、龍、伊、皋其人也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關聖帝君自述,在戰國時代轉生為伍子胥,在漢代轉生為關羽;至於諸葛武侯在宋代轉生為朱熹;張桓侯飛在唐代轉生為張巡,宋代轉生為岳恩主飛,不妨去訪查絕非欺騙。後四章,忠,文武官員皆當欽敬體察,盡忠職守乃是為人臣的基本要求,就像夏商周三代的忠臣良相,舜的樂官夔和諫官龍,商湯的賢相伊尹,舜的獄官皋陶。

言孝:則曰不解衣不食,則侍膳寢門文王其人也。滴水還源孫又效子,則子孫保之,大舜其人也。說到二十四孝,古今昭如日月,格天地動鬼神,豈非確然可據者哉?

【明聖白話﹞:

孝,周文王在父母生病時,白天親自侍奉父母用餐;晚上,更是睡在父母房門邊,做到和衣而眠、無暇進早餐的地步。雨水蒸發後還會再化為雨,同理可證,孝順的人必能贏得兒女的孝順,孫子又會再模仿其兒女,代代都能像舜一般保有孝行。二十四孝如同日月光一般,感動天地、震撼鬼神,這難道不是確切而有根據的道理嗎?

廉者在《周禮》以六計為定。實從義字中生,故為愚昧者痛斥。而廉泉盜水。舉一二而已括之也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廉,《周禮,天官》以「六計」,做為考察官吏功過的準則:一者廉善,是否將公務做好;二者廉能,是否貫徹政令;三者廉敬,是否謹慎勤勞;四者廉正,是否公正廉直;五者廉法,是否守法;六者廉辨,是否明辨是非。居官尚廉,其實是從「義」的內涵衍生出來的,而無知份子不明理,竟然痛批這些準則。經文中敘述孔子因廉潔而不飲盜泉等事例,舉一、兩則已概括說明了。

節如竹、竹有筠也;如月,月有度也。非筠則溷。非度則昏。古今大節不踰者。於義殆盡。後遣諸神鑒察,以使速應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節,節操就像竹子,因為擁有堅韌的竹皮為界,節節分明,所以才能挺立於風霜之中。節操又像月亮,因為有明亮的光度,所以才能照耀分明。世人若無節操,就像失去竹皮的竹子,行事混亂不清;又像失去光釆的月亮,心性昏昧不明。

古往今來,若有不踰越節操,竭盡心力行義的人,關聖帝君定會派遣眾神明仔細鑒察,然後儘速顯現感應。

帝亦大費婆心,以帝為驕,帝固不辭;以帝為淺,帝亦不辭。但願人人,從此驕言淺言做去,一一果自信於心中,然後探元妙之理,入上聖之班。帝亦不怪,而且快然也。

【明聖白話】:

關聖帝君大發慈悲,真誠懇切地教化世人,但有些人卻認為他很驕傲,關聖帝君並未加以反駁;也有些人以為關聖帝君很膚淺,他也不多所辯解。關聖帝君只希望每個人,從今以後遵照《明聖經》的教化去做,在心中形成堅定的信仰,再進一步探究其中深遠微妙的諦理,自能超几入聖,列位仙班。關聖帝君從不責怪批判他的人,反而樂於接受各種意見。

將此語著靈官傳世知之,為此述告周宰人等,一心體此,以心印心。心在人中,日在天上,欽哉勿忽!

【明聖白話】關聖帝君請王恩主善將他的話佈達給世人知曉,轉告周宰官等信眾,要大家用心體證諦理,俾與祂的心靈感應道交。心在人身中,就如太陽在天上一般,當積極驅除隱藏在意念深處,極為晦暗的貪婪、瞋恨、愚癡、傲慢、猜疑和種種惡見,體現出仁義的風範。望世人欽仰恭敬,千萬不要忽視!

蓋天古佛。昭明翊漢大天尊。(三稱)

〈收經讚〉

慈悲救世,忠義匡君,演教說法度群生。正氣滿乾坤,無量度人,受持利益亨。

大聖伏魔蕩寇救苦救難大天尊。(三稱)

【明聖白話】:

關聖帝君是超越九天,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佛;也是正大光明輔佐蜀漢的大尊神(稱誦聖號三次)。

〈收經讚〉:關聖帝君心存慈悲救助眾生,在人世問,以忠義情操輔佐君王;返回天庭後,傳授《明聖經》,闡揚五倫八德,以度化眾善信。關聖帝君的浩然正氣,充滿在天地之問,濟度眾生不可稱量,信眾若能誠心奉持《明聖經》,並作為每天修道進德的根本,必能獲得護佑而萬事通達順利。

神聖外能降服魑魅魍魎,內能掃蕩煩惱寇賊,救助苦難的大天尊(誦念三次)。

就誦經程序而言,《明聖經》的主文課誦完畢後,先默禱一段回向或所祈所願,再誦念最後一段〈收經讚〉即圓滿結束了。信眾若是想重複課誦好幾部《明聖經》,就只要在最後,總結誦一次〈收經讚〉即可。